English

齐藤——走好!

2001-02-14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十月下半月的一天,正赶上天气转换,清早起来,阴霾的层云压得天色昏暗,好像这一天已经过完似的。细碎的秋雨随着冷冷的秋风,飘洒在满地凋落的黄叶上。我坐在窗前的转椅上,百无聊赖地痴望着窗外这恼人的天色。想用写作来排遣,但大脑一片空白,写不出一个字来。忽然桌旁的电话铃急促地一声接着一声响起来,接听之下,原来是当年在日本讲学时的一位中国学生谢君从东京打来的电话。他问候我的起居后,声调立刻显得极其低沉地说:“有个不幸的消息,求您务必镇静,……齐藤教授过世了!”这是非常意外的噩耗,异国挚友难道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了吗?谢君又陆续说了些齐藤临终前没什么痛苦之类的安慰话,可是我再也听不进去了。

我和齐藤结识近十年,结识的经过很有点传奇性。我们素昧平生,那时齐藤正担任日本独协大学的教授兼经济部部长,得到文部省一笔学术基金,课题是“中日地方史志比较研究”。后来才知道,他为了从中国邀请合作者,检读若干种中国这方面学者的著作,从中选择了几位,又向有关学术机构咨询,他提请教授会同意聘请我为客座教授,但是当时碰巧有位年近七旬的中国老教授应聘来日,不料在机场突发心脏病猝死,而我当时也已67岁,所以有多数教授犹疑,有部分教授反对。由于齐藤在学校的地位,终于确定由齐藤来中国亲自考察我的健康状况。我们第一次会面是在南开大学,主要交谈合作的意向和中国新编地方志的情况。他丝毫没有透露考察我的健康问题。齐藤回校后向教授会报告我很健康,并表示一切由他个人负责。于是我从1991年9月应聘到独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,开设《中国方志学通论》和《中国文化的传递》两门课,直到翌年4月,共任职八个月。他始终没有谈过应聘过程中的那番曲折,我是在快回国时才从他学生口中知道的。

齐藤教授名博,1934年生于横须贺,毕业于早稻田大学,是二战后日本新史学界的著名学者,以研究社会民众史著称,著述闳富,著有《民众精神之原像》、《民众史之构造》、《历史之精神》及《幻住庵史谈》等多种。齐藤博教授曾亲自参与地方史志编修的实践,于编修史志的立论与方法,多有卓识。他曾在所撰论文中论述了地方史编纂法的几种潮流,支持了市民创造市史编写的观点,他对专家承包和专家与乡土史家共同编写的方法有一定的看法,并批评把编史作为学术实习的作法。我们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一直非常愉快,进展也很顺利,并在规定期限内结题,先后出版了中日两种文本的研究论文集,为中日史志学者合作研究获得成果的首创之作,而中文本的出版还得到齐藤博教授的慷慨资助。

齐藤比我小11岁,很尊重我。他因为我旅居异国,所以很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。他不仅亲自陪我参观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名胜遗迹,还约我吃日本料理,喝几遍酒,特别指定他的一位研究生专门管理我的日常生活,解决语言障碍。他是位性格开朗坦率的性情中人,是喜怒形于色而毫不掩饰自己的血性汉子;但在关键时刻,他明辨是非,仗义执言,全力维护和信任自己的朋友。回忆我在独协任教不久时,竟有同我族类,且在国内受教于我的不肖之徒,觊觎我的职位与收入,见利忘义,勾结齐藤门下某劣生,挑拨离间我和齐藤的友好关系,无中生有地对我造谣中伤,以求一逞;但是,齐藤教授不为谣言所动,力持正义,公开指责他们的用心,面斥其非,对于我则多方慰藉,使友情益臻金石。

齐藤身体素健,不意未达中寿,遽而谢世,关山阻隔,憾难临吊,情实难已,乃捡齐藤所赠著作并合作论文集等陈于案头,燃香焚此文稿而遥祭,齐藤幽冥有知,当鉴此远方之悼念。谨祷于天:

“齐藤———走好!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